2003年俄罗斯首富公然叫板,普京微笑耸肩,8个月后首富被捕
2003年俄罗斯首富公然叫板,普京微笑耸肩,8个月后首富被捕
2003年的一次会议里,普京召见了掌握国家50%以上资源的俄罗斯寡头们,与他们共同商讨下一步的经济政策。
轮到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发言时,他先是默默地丢出一份文件,然后开始了自己的激情澎湃的演讲。
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言辞异常犀利,他对政府的税收、补贴、贷款限额等一系列问题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并用毫不客气的话语直指俄罗斯政府对他束缚太多,尖锐的矛头直指普京。
在场的记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看呆了,虽然俄国寡头们和普京政府存在矛盾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是此次会议里寡头向普京“公然宣战”,大家还是头一回看见。
而此时电视机里的普京默不作声、面无表情,仿佛一个高高在上的家长,在面对一个在父母面前撒泼打滚的孩子。
等对方发完牢骚之后,普京嘴角上扬、微微一笑、耸耸肩膀,然后淡淡地问道:那么这些钱到底从哪里来的?别忘了,你的逃税问题还没有算帐呢...
普京的一席话让火力全开的霍多尔科夫斯基瞬间哑火,只能尴尬地坐下了。
而电视机前的俄罗斯民众开始意识到:普京与寡头的斗争,从今日起开始走向高潮。
霍多尔科夫斯基今天在镜头前的“风光无限”,将在8个月后黯然失色、得到清算...
那么,霍多尔科夫斯基将会迎来怎样的命运?俄罗斯寡头是怎样将手慢慢伸入俄罗斯心脏的?普京会用什么手段对付寡头?
红旗的落幕——叶利钦与寡头的“黄金时代”
1991年,苏联正式宣布解体,随后戈尔巴乔夫辞去领导人职务,将克林姆林宫的权力交给了叶利钦总统。
虽然克林姆林宫办公楼内部的格局没有多大改变,但是政权与体系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其实早在苏联解体之前,苏联的公有资产就已经被极大程度地侵蚀,财产私有制与国企私有化已经是阻挡不住的浪潮。
而这一系列的始作俑者,正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莫斯科腐败权贵与大发国难财的黑心商人。
1988年,一名克格勃特工在苏联出境的货物里查到了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高级鱼子酱。
这批鱼子酱本来是苏联官员与功臣的特供品,显然,这箱鱼子酱的拥有者打算“投靠”资本主义。而特工能做的,除了哀叹并无他路。
二战结束以后,斯大林为了奖励战功卓越的功臣,在苏联各地都开了特供商店,这里卖的都是最好的烟酒,以及平价的牛奶与巧克力。官员和战士们需要凭证购买。
然而,随着二战的阴影逐渐从阴霾散去,以及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苏联的渗透和影响,一些官员被伟大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变得不思进取,纷纷做起了中国的“李自成”。
一些苏联高官、权贵的子女,逐渐沦为纨绔子弟,他们开始打起倒卖特供商店物资的主意,他们凭证购买鱼子酱,再以高价倒卖到国外,据说这是苏联“资本主义萌芽”的开端。
随后,国有的工厂、钢铁、石油、天然气企业开始被个人掌控,表面上它们还是归国家所有,但利润慢慢地都流进了个人的腰包里,而这些发横财的人,也逐渐形成了寡头。
叶利钦继位后,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休克疗法”,这正得了寡头们的心意。说是自由市场公平竞争,但是各项资源的争夺战早在苏联解体前就已经结束了。
这次“休克疗法”让俄罗斯卢布大幅度贬值,俄罗斯人民瞬间变得贫困交加。
可是寡头这边却个个富得流油,他们不在乎人民,不在乎国家,只要自己垄断了整个市场,就可以呼风唤雨、永远躺着挣钱。
经济的大崩溃让俄罗斯民众对叶利钦产生了极大的怨恨,他们本来以为叶利钦上台后会开放一个公平的市场,可是现在却连一块面包都买不到。
这也直接导致叶利钦的支持率骤然下降,从原先的52%跌倒3%。
眼看下一届选举在即,叶利钦不到十位数的支持率让他觉得自己的政治生涯可以提前宣告结束了。
叶利钦的一系列政治操作早已让俄罗斯民众失望透顶,此时叶利钦的竞争对手久加诺夫却成为了俄罗斯的希望。
久加诺夫作为俄共主席,他向人民许诺,自己在位时会让民众的生活回到苏联时期。
毕竟,经历了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的俄罗斯人认为现在的生活还真不如过去,如果久加诺夫能够保证,也许也不差,这无疑是让叶利钦的统治变得雪上加霜。
就在此时,俄罗斯的寡头们不请自来,声称要支持叶利钦连任。
叶利钦对寡头们的到来并不感到意外,毕竟是自己的政策才让他们能够在今天的俄罗斯呼风唤雨,只不过叶利钦对当下的政治形势并没有太大信心,他认为寡头们再有钱也不可能左右政坛的未来。
事实上,叶利钦完全低估了寡头们的实力。
1996年3月,叶利钦约见了实际掌控俄罗斯半壁江山的7位俄罗斯寡头,他们所在领域分别涵盖媒体、石油、天然气、金融、地产等各大领域。
经过秘密而短暂的交谈后,寡头们一致表示,将尽全力帮助叶利钦连任,因为他们也知道,如果久加诺夫上台,各位的结局可能都不会太好。
于是,众寡头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率先出头的是媒体寡头古辛斯基,他掌控着全俄70%以上的电视媒体,可以说俄罗斯人在电视机前看到的,都是古辛斯基想让他们看到的。
古辛斯基找来专业团队为叶利钦打造全新的公众形象,一时间俄罗斯各大电视台竞相报道叶利钦的“政治作秀”,这让叶利钦显得格外亲民、格外可靠。
另外,其竞争对手久加诺夫的负面报道也铺天盖地出现在屏幕上,这套组合拳下来,使叶利钦的形象得到了颠覆性的改变。
与此同时,其他寡头都在加大政治献金力度,为叶利钦每一次实地拉票提供各项服务,选举的直接花销高达数十亿美金。
这对当时的俄罗斯而言,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而这些钱,只是7个人的个人支出。
最后,叶利钦以55%的支持率继续连任俄罗斯总统。
从3%到55%,这在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中都是绝无仅有的“绝地大翻盘”。
叶利钦的就职典礼上,最前排一字排开站好的,便是这7位寡头。他们证明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总统是靠钱砸出来的,和总统的个人能力没有半点关系。
上台后的叶利钦,为这7个寡头的商业帝国处处开绿灯,包括自由的定价权、几乎无息的贷款、以及对各种恶意收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几千万美元就能买下一家国有银行,这么离谱的事情也只有俄罗斯才会出现。
“普京的名单”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把象征权力的金派克笔交给了普京,并语重心长地对普京说:“国家的未来就交给你了。”
如果叶利钦接受俄罗斯寡头的帮助是对权力的渴望,那么这四年的总统生涯,简直就是对叶利钦人生价值的侮辱。
叶利钦表面上是俄罗斯总统,实际上就是寡头们的傀儡,国家的利益被他们7个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当叶利钦将普京继任的消息告知全国时,寡头们的脸可以说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在他们看来,普京就是一个靠开黑车维持设计,名不见经传的克格勃特工罢了。
而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叶利钦力所能及之下最有力的还击...
众所周知,普京出身于克格勃,会开战斗机兜风,有军人的血性与刚毅。
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法律专业出身的普京不仅是克格勃前成员,还是经济学博士。
精通经济学的普京比任何人都清楚寡头垄断的市场,将会对国家带来怎样的灾难。
而叶利钦当年的连任,足以证明寡头们的手已经伸向俄罗斯的心脏了。
于是,普京下定决心,在自己在任期间一定要肃清这7位寡头。而这项行动也被许多人称之为“普京的名单”。
普京上任之初并没有立即对寡头们采取攻势,而是与叶利钦一样做一个和平总统。这让寡头们对心放下了戒备,认为普京也一样是好操控的“玩偶”。
其实,普京对打击寡头势力早已经制定了“三步走”计划,分别是“稳住”、“孤立”与“收网”。
而之前的操作就是在走第一步,让寡头们放松警惕。与此同时,普京已经开始对七家寡头的所有企业秘密展开调查,收集证据。
而普京第二步施行的“孤立”政策,其实不需要他本人亲自动手,无为而治即可。
商人的本质是贪婪,他们的欲望会无限膨胀、无限扩张,且彼此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竞争关系。
而普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时机成熟之后,利用他们彼此之间的矛盾,再将他们逐个击破。
率先倒霉的是媒体大亨古辛斯基,作为叶利钦竞选的一等功臣,古辛斯基非常了解传媒的重要性,他也是第一个与普京产生冲突的寡头。古辛斯基利用媒体上的优势,分别在俄罗斯各大媒体大肆报道普京的负面消息,这些操作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达到顶峰。
然而,普京在2000年获得了连任,在普京连任4个月之后,也就是2000年6月,普京出访西班牙期间,俄罗斯最高检察院对古辛斯基旗下70余家企业以偷税漏税为由展开全面调查。
同年,古辛斯基被俄罗斯警方逮捕,理由是涉嫌侵吞巨额国家资产,并将古辛斯基关押在全俄条件最恶劣的布德尔卡监狱。
意外的是,古辛斯基仅仅拘留4天就被释放了。
随后,古辛斯基立刻逃往西班牙进行政治避难,普京下达了俄罗斯最高级别红色通缉令,导致古辛斯基不敢回国,甚至直到今天,古辛斯基依然流亡在以色列。
普京的目已经达到了,古辛斯基的资产已经全部归为国有,7大寡头之一就此倒台。
第二个被收拾的是别列佐夫斯基,他是叶利钦时代涉政最深的寡头。普京对待别列佐夫斯基的方法与对待古辛斯基的如出一辙,依然是对其控股企展开税务和资产调查。
可是别列佐夫斯基是有反抗的,他用“库尔斯克”号潜艇演习事故栽赃给普京,并威胁普京自己和车臣分裂势力有密切联系,如果普京不停止调查,自己就支持车臣独立。
普京根本没有被别列佐夫斯基的恐吓感到恐惧,他清楚地明白“资本主义是纸老虎”的道理,并没有理会别列佐夫斯基。
结果在2002年,别列佐夫斯基被迫出逃至英国,他的国内资产也尽数上缴。最终,别列佐夫斯基客死他乡,在英国的一个小公寓里自缢。晚年的别列佐夫斯基穷困潦倒,当警察发现他的尸体时,家中的财产仅有25英镑。
君子报仇,八个月就够
接下来“自投罗网”的,就是文章开头的主角:霍多尔科夫斯基。
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前苏联时期只是一个政治老师,后来通过倒卖假酒在苏联发家致富。
叶利钦时代,叶利钦开始低价处理亏损的国有企业,而头号买主就是曾经赞助过叶利钦的霍多尔科夫斯基。
最终,霍多尔科夫斯基以3.03亿美元的低价收购了尤科斯石油公司78%的股权,瞬间掌控了俄罗斯三分之一的石油市场。
霍多尔科夫斯基之所以敢如此猖狂,其原因也在于石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一直保持低靡态势,只靠向外国出售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苟延残喘。
霍多尔科夫斯基与普京的谈判筹码就是俄罗斯的命脉——石油,这个足以颠覆俄罗斯命运的能源。
表面上,霍多尔科夫斯基在会议中拿很多问题说事,实际上他是在责备普京阻止了他与美国的股权交易。
即使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许多公开场合说过反对普京的言论,但这些根本不会影响到普京的统治地位。
而普京对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愤怒,就在于霍多尔科夫斯基打算将尤科斯石油公司的大部分股权卖给美国。
面对如此出卖国家的行为,普京自然拒绝任何对方提出的条件,因为这是原则问题,不是能谈出来的。
八个月后的10月23日,霍多尔科夫斯基被俄罗斯检察院逮捕,检方以7项罪名指控霍多尔科夫斯基,其中包括侵吞国有资产、偷税漏税、欺诈与内幕交易等多项经济罪名。
最终,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开始了漫长的牢狱生涯。
在监狱里,霍多尔科夫斯基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减刑,然而等待他的,将是普京的连环攻势。
2005年,莫斯科法院以窃取原油、洗钱等罪名再次起诉霍多尔科夫斯基,将刑期延长至14年。
这回普京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处理尤科斯石油公司的股权纠纷了。
2007年,尤科斯石油公司正式宣布破产,其石油采集设备也归国家所有,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全部财产也被没收。
一无所有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在监狱里向普京求情,他以自己母亲年迈为由,希望得到特赦。
普京也知道如今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已经没有了威胁,于是同意释放。
没想到的是,霍多尔科夫斯基出狱后立刻逃往德国,继续自己的“反普京”运动,而且受到西方媒体的一致追捧。
然而,霍多尔科夫斯基的石油帝国早已不复存在,他的言论也只不过是跳梁小丑的哗众取宠罢了。
结语
普京执政二十余年,先后扳倒了5位俄罗斯寡头,使得国家资产逐渐殷实。
如今,车臣宣誓向俄罗斯效忠,克里米亚半岛加入俄罗斯联邦,欧洲各国依然忌惮着俄罗斯的石油供给,普京政府在国际油价上有绝对的谈资。
而普京也正在带领着俄罗斯人民,逐渐走出苏联解体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