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叶汇

​校史探析:焦作工学院的前世今生

点击: 来源:逸叶汇
摘要:校史探析:焦作工学院的前世今生 1949年9月15日,《平原日报》刊登了国立焦作工学院的招生简章,具体内容如下: 1、系别:采矿工程学系、冶金工程学系各50名,男女兼收。 2、日期

校史探析:焦作工学院的前世今生

1949年9月15日,《平原日报》刊登了国立焦作工学院的招生简章,具体内容如下:

1、系别:采矿工程学系、冶金工程学系各50名,男女兼收。

2、日期:9月14日至15日报名,17日至18日考试。

3、报考地址:新乡城西大街辅豫中学。

4、校址:平原省焦作。

焦作工学院

焦作工学院,是建国前后平原省焦作的一所大学,该校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建国之后,该校历经数次搬迁、合并、改名,早已搬离焦作,名字也不叫焦作工学院。

时至今日,很少有人知道焦作工学院的建校历史,但提到该校如今的名字,大家一定很熟悉,它就是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园,占地4000余亩。该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对于学校的历史,中国矿业大学的官网称“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历经时代的沧桑,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110多年来,历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历经艰辛,颠沛流离,却依然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可以看出,中国矿业大学将校史追溯到1909年建立的焦作路矿学堂。

焦作路矿学堂校门原貌

焦作路矿学堂是英国福公司依据《河南交涉洋务局与福公司见煤后办事专条》于1909年在焦作设立的,是晚清时期由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唯一的私立工科高校,同时也是在我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并跻身于中国最早一批近代大学的行列。

从1920年代起,学校先后经历了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的变迁。抗战爆发,学校先迁陕西西安,再迁甘肃天水,于1938年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陕西城固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抗战胜利后,焦作工学院于1946年在河南洛阳复校,其后又几经辗转,迁河南郑州、江苏苏州,于1949年9月迁回焦作原址。

私立焦作工学院时期校门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将焦作工学院拨归燃料工业部领导,1950年3月,又将新开办的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焦作工学院,并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在经历了天津、焦作两地办学的短暂过渡期后,1951年2月,焦作工学院的师生员工及图书仪器设备全部迁至天津;4月,中国矿业学院举行成立典礼——学校在焦作办学的历史宣告结束。

北京矿业学院时期校门

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期间,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1953年,学校整体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省合川县位于华蓥山下的三汇坝镇,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开始搬迁至江苏徐州办学,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并在北京设立分校区,校名延续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焦作的河南理工大学同样将校史追溯至焦作路矿学堂。

河南理工大学

在河南理工大学官网的校史沿革中,1951年之前的部分与中国矿业大学完全重合,但指出1951年后原校址继续办学。

1958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建立焦作矿业学院,中共焦作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张超兼焦作矿业学院院长。

1959年3月,焦作煤矿学校并入焦作矿业学院。

1959年9月,焦作矿业学院归属煤炭工业部领导。

1961年10月,郑州煤炭工业学院并入焦作矿业学院。

1995年4月5日,经国家教委批准,焦作矿业学院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

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焦作工学院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延续至今。

焦作矿业学院时期校门

单从学校的历史沿革上看,中国矿业大学的传承更加合理,但河南理工大学与焦作路矿学堂、焦作工学院的地缘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其实,在笔者看来,不论是中国矿业大学,还是河南理工大学,都延续了焦作路矿学堂、焦作工学院以工矿学科见长的优势,近百年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量工矿专业人才,都无愧于大学之名。

参考文献:《平原日报》、中国矿业大学官网、河南理工大学官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