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叶汇

​17岁逃婚,38岁嫁66岁前总理,婚后守活寡62年,活到102岁成传奇

点击: 来源:逸叶汇
摘要:17岁逃婚,38岁嫁66岁前总理,婚后守活寡62年,活到102岁成传奇 文/大壮实验室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7岁逃婚,38岁嫁给66岁前总理,2年后守活寡62年,

17岁逃婚,38岁嫁66岁前总理,婚后守活寡62年,活到102岁成传奇

文/大壮实验室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7岁逃婚,38岁嫁给66岁前总理,2年后守活寡62年,活到102岁成传奇

毛彦文,这个名字在民国的风云变幻中,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立与坚韧的光芒。她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从17岁逃婚到38岁嫁给66岁的前总理,再到守寡62年,她的故事不仅是一部个人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1898年,她在浙江的一个的家里面的生活状况还算很充足的家中出生了,父亲毛华东是一位很思想老旧很专制的大家长,母亲则相对明理贤德。

她从小就冰雪聪明,喜欢看书,被保送到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成为同学们眼中的“女师之花”。但是她从小就已经被她爸爸决定了以后结婚的对象,9岁时,她被承诺以后要嫁给方家的儿子,这是一桩典型的封建包办婚姻。

她17岁的时候,正是青春当前,学习很努力,有了自己的目标,对未来很期待的年龄。

然而,男方家庭却觉得她学习太好以后不好把控就急不可耐地要求迎娶她。

毛彦文非常坚持的反对这种婚姻,她不愿意成为别人眼中的“商品”,更不愿意被封建礼教束缚,她决定坚决的抵抗这个婚事,计划逃掉。

万幸的是,她的一个舅舅和她的妈妈都决定要帮她。

婚礼当日,在家人的倾力襄助下,她从后门逃离,遁入西山目连洞,花轿空抬出门,酒宴不欢而散,这场“逃婚大戏”震惊了整个家族,也让江山县城为之哗然。

她逃掉这个婚礼并非一时冲动,她的背后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她的表哥,叫做朱君毅,他比她大四岁,两人两个人从小就是一起长大的,感情深厚。

他鼓励她反对抵制这个婚姻,说她要自己把握决定自己的婚事,在她心中,他是她的精神支柱,更是她心里一直暗恋喜欢的人。

在成功的逃婚了之后,他们互相喜欢,两个人的感情提升的特别快,1916年,表哥去美国留学读书了,她还是呆在了国内继续学习。

两个人虽然离得很远,但是他们很频繁地写信交流来往,感情还是很好,表哥他在信中还用家乡那边的山和水做承诺,表达他们感情的永恒。她也在信里面写了很多自己对他的喜欢和很深很深的爱。

但是他们情感方面的发展并没有很顺利,1922年,表哥在美国的学习结束,回国了之后却给她写了一封退婚书,在信里面,他说自己在美国学习了这么多年,知道了表亲之间是不能结婚的,就取消了两个人之前说的等他回国之后就结婚的约定。

她对这个消息很震惊,她很难过而且完全不想接受这件事,原来,朱君毅在美国期间早已变心,他不仅与其他女生约会,还将毛彦文寄给他的钱用于谈情说爱。

她心里面又生气又愤怒,写了一封信痛骂了负心汉,非常激烈的和他分手了,最后还是在当时熊希龄的夫人的主持下,他们两个人才算是正式的作废了之前要结婚的约定。

不过这次感情的失败只是毛彦文在她今后的感情波折的第一个失败,以后还有她意想不到的事情。

后来,23年在一个好朋友的介绍下她认识了吴宓。他是她表哥的同学,但其实也是她的一个暗恋者。

早在她和表哥交往期间,吴宓就因为读了几次她写的充满情义的信件而觉得她很有才华,对她产生了不敢被人知道的喜欢。

因为当时的他们还没有分手,所以他只能把自己的这份感情深藏在心里。

1921年,吴宓归国之后,旋即与她的好朋友结婚了,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对她的爱意一如既往,未曾改变。

1929年,毛彦文成功考取美国一所大学的教育硕士学位,他听说了此消息后,又下定决心要追随她的脚步前往美国。

在美国的时候,他经常找她,和她见面之后就一直倾诉自己的爱意,她固然对他的才华颇为欣赏,然而,他已婚的身份却始终让她心存芥蒂。

1931年,他的妻子终于彻底因无法忍受他的背叛,选择和他离婚。他马上就离婚之后向毛彦文求婚,她在他猛烈的追求之下同意了。

然而,当她舍弃自己的学业奔赴法国欲与其成婚时,他却出尔反尔临时又变了主意,企图通过订婚来拖延,她感觉自己又一次被深深地欺骗伤害了,很生气的指责了他的不负责任,和他直接就分了手。

这段感情让她彻底的对爱情不在有任何希望,她决定放弃爱情,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回国后,她担任了复旦大学的训导主任,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女教授。

然而,她的感情生活却变成了众人吃饭聊天时候的谈资,许多人指责她是吴宓家庭的破坏者,这让毛彦文倍感委屈。

37岁的她在好友熊芷的邀请下,去北平游玩放松心情。熊芷是毛彦文在金陵大学的同学,她的父亲正是民国的前总理熊希龄。

熊希龄时年66岁,丧妻多年,但他依然精神矍铄,热衷于慈善事业。他创办的香山慈幼院,为无数孤贫儿童提供了庇护。

他带她参观完了自己创办的香山慈幼院之后她感觉很震惊并且被深深地感动了,她意识到,这正是她一直想要从事的事业,与此同时,熊希龄也对毛彦文一见钟情。

他开始给她写情书,表达自己的爱意,然而,毛彦文对这段忘年恋心存疑虑,毕竟两人相差28岁,身份和年龄的悬殊让她望而却步。

关键时刻,好友熊芷的一番话打动了毛彦文。

如果是为个人生活考虑,那么她和长者结婚是不足取的,若为继承香山慈幼事业考虑的话,那么她确实对熊先生也难以拒绝了,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能为别人谋幸福,那么对于个人私事,就不会过多地考虑了,她接受了熊希龄的求婚。

在深深地感动之下她给出了自己的决定,她向熊希龄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剃去长须,丢掉手杖。

熊希龄欣然答应,他自从朱夫人在四年前逝世之后,就开始深感内助无人,遇到了毛女士留学美国,学识经验俱丰富,她非常喜欢儿童,可帮他协助办香山慈幼院,毛女士的理想职业和他相同所以他们的婚事非常合适。

1935年2月9日,38岁的毛彦文与66岁的熊希龄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婚礼之上,他毅然剃去那蓄了二十余载的长须,仅仅是为了契合她对丈夫的期许,这对夫妻虽然年龄差了有很多,但是他们很默契,很合拍,她辞掉了教授的工作,一起去了北平,他们一起管理慈幼院。

但是,她的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又有变故发生了。

1937年,南京沦陷的消息传来,熊希龄悲愤交加,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68岁。毛彦文的世界瞬间崩塌,她挥泪写下一篇2000字的祭文,告慰亡夫在天之灵。

他去世后,只剩她自己接过了丈夫的遗愿,为了他们心中的理想继续投身他们的帮助抚养孤儿的事业。

在抗日战争期间,她奔走于桂林、柳州等地,创办小学和师范学校,收留了无数的战乱孤儿,抗战胜利后,她将慈幼院迁回北平,并继续扩大其规模。

1950年,毛彦文因病赴美治疗,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任教,传播中国文化。

1953年退休后,她定居台湾,继续为慈善事业奔走呼号,1999年10月3日,毛彦文在台北家中去世,享年102岁。

在丈夫去世后毛彦文的62年没有再婚,一直过着继续完成他们理想的生活,不仅是对丈夫的纪念,更是她独立与坚韧精神的体现。

她把她自己的理想和情感寄托转化为对社会的贡献,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她的这一生就是对传统压迫的抗争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的生动诠释。

出生于一个传统家庭的她能不畏惧封建强权,在年仅16岁时,就面对父母安排的包办婚姻,能够毅然选择出逃,以顽强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反抗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并且开启了自主求学之路,她可以称为是新女性的典范。

婚后,毛彦文协助熊希龄投身慈善事业,哪怕是在抗战期间,她冒着战火,协助设立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收容伤员和难民数万人。

熊希龄去世后,她独自挑起慈善事业的重担,先后在桂林、柳州、成都等地创办香山慈幼院分院,收容孤贫儿童近万人,为无数孩子提供了教育与庇护。她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用一生践行慈善济世的使命。

晚年的毛彦文虽身在台湾,但始终心系祖国,积极支持对熊希龄的研究,资助出版其遗稿,并多次表达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望。

她的一生,是反抗封建、奉献社会、心怀祖国的传奇,展现了女性独立、坚韧、爱国的高尚精神,为后世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资料:毛彦文尚在人间 2000年10月16日

湖湘文化网——闲话熊希龄晚年婚事 2017-01-12

新京报——熊希龄与毛彦文婚礼 2012-02-25

湖南频道——关怀民瘼、投身慈善,熊希龄一生尽瘁的“诚”与“慨” 2024-03-1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