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叶汇

​VR惊现“赛博性暴力”,首例元宇宙性侵案如何挑战法律与伦理?

点击: 来源:逸叶汇
摘要:VR惊现“赛博性暴力”,首例元宇宙性侵案如何挑战法律与伦理? 事件背景:当虚拟与现实界限被打破 2024年2月,英国警方宣布对一起发生在Meta旗下VR游戏《地平线世界》(Horizon Worl

VR惊现“赛博性暴力”,首例元宇宙性侵案如何挑战法律与伦理?

事件背景:当虚拟与现实界限被打破

2024年2月,英国警方宣布对一起发生在Meta旗下VR游戏《地平线世界》(Horizon Worlds)中的“虚拟性侵案”正式立案调查。这是全球首次针对元宇宙中性犯罪行为的司法介入,案件受害者是一名16岁少女,她在游戏中被多名陌生玩家操控的虚拟角色实施“轮奸”。尽管没有身体伤害,但警方强调,受害者遭受了“与现实性侵同等的心理创伤”,并称之为一场“超现实噩梦”。

案件来龙去脉:一场“沉浸式”犯罪

1. 案发过程

受害者在《地平线世界》中关闭了默认的“接触保护”功能(一种防止其他玩家靠近的虚拟屏障),进入一个公共房间后,多名成年男性玩家操控虚拟角色对其虚拟形象实施猥亵动作,并通过语音进行骚扰。由于VR设备的沉浸式体验(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反馈),受害者感受到强烈的不适与心理冲击。

2. Meta的应对与争议

早在2022年,Meta就因测试期间发生类似性骚扰事件推出“个人边界”(Personal Boundary)功能,通过虚拟屏障保护玩家。然而,这一功能被指“降低游戏体验”且易被破解。此次案件还揭露,Meta内部曾讨论通过“隐身模式”下载盗版数据训练AI,显示出公司对用户安全和合规问题的双重漠视。

3. 法律困境与突破

英国警方突破传统法律框架立案,主要基于两点:

- 未成年保护:受害者年龄使其心理创伤更受关注;

- 性侵定义扩展:尝试将“未经同意的虚拟接触”纳入性犯罪范畴。

但现行法律仍面临挑战——英国《性犯罪法》要求“身体接触”,而虚拟行为无法满足这一要件。

争议焦点:虚拟伤害是否构成犯罪?

1. 法律空白与技术滞后

各国法律普遍未将虚拟性侵定义为刑事犯罪。例如,中国法律专家指出,强制猥亵罪需针对“有生命的自然人”,虚拟角色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而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也因技术发展过快,难以覆盖此类新型犯罪。

2. 心理伤害的“现实性”

支持立案者认为,VR的沉浸感使受害者产生真实创伤。一项调查显示,49%的女性VR玩家曾遭遇性骚扰,其心理影响不亚于现实侵害。法律学者张明楷提出,无论虚拟或现实,侵犯“性的羞耻心”都应被规制。

3. 平台责任与用户权益

批评者指出,Meta等公司应优先完善防护机制,而非依赖用户自主设置。律师呼吁通过技术手段(如“一键求救”功能)或立法强制平台担责。

观点总结:虚拟世界的“人性原则”不应让步

1. 法律亟需迭代

现有法律需重新定义“身体接触”“伤害认定”等概念,或制定专门针对虚拟犯罪的条款。欧盟已尝试通过风险分类监管AI,但需更灵活应对技术变革。

2. 技术伦理的底线

Meta事件暴露科技巨头在追求商业利益时忽视伦理责任。使用盗版数据训练AI、放任虚拟犯罪等行为,反映出监管与自律的双重缺失。

3. 社会共识的构建

虚拟世界并非法外之地。正如美剧《傲骨之战》中的台词:“元宇宙可以有新规则,但保护尊严的原则永不改变。”

结语

首例“元宇宙性侵案”的立案,不仅是司法实践的一次突破,更敲响了虚拟世界伦理与安全的警钟。当技术模糊现实边界时,法律、企业与社会必须共同回答一个问题:如何在数字时代守护“人”的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