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轮2万多人参加,小学组冠军开出“三黄蛋”,今天初赛第二轮开启
首轮2万多人参加,小学组冠军开出“三黄蛋”,今天初赛第二轮开启
升学宝
2万多人,用20分钟, 证明了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参赛选手们的实力——11月30日,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如期上线,首轮初选就吸引了全省2万多名中小学生参加,最终出现多人同分情况,小学组157人、初中组155人晋级复赛。
在晋级的选手中,有参加过几届比赛的老面孔,也有许多来自杭州、绍兴、台州、衢州、嘉兴、宁波等各地的新秀,这也说明参与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多元。
今天,初赛开启第二轮,8:30-22:00之间开放题系统,期待更多爱好诗词的优秀少年们加入。
关注“升学宝”微信公众号
点击底部下沉菜单——
“诗词大会”入口
即可参加初赛
小学组开出“三黄蛋”
初中组一个分数有20人
作为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启动之战,每一届初赛的首轮线上晋级赛,都备受关注。哪些学校参赛的人数多?哪些学校的选手实力强?初赛留给选手的时间只有20分钟,但足以让优秀者脱颖而出。
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首轮初赛有2万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不管是小学组还是初中组,都出现了多人同分的情况。
尤其小学组选手竞争激烈,只有77分以上才能晋级,95分以上就有9人,而最高分99分,同分的就有3人。
冠军开出了“三黄蛋”,让大家对之后的比赛更加期待。
今年小学组首轮冠军选手,有我们熟悉的“老将”——来自杭州市钱塘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华宥安,以99分位列第一名。去年,浙学少年团“文化寻根·约会当代诗路山水”开启首站,华宥安就曾跟着我们的队伍一起前往了天台山,在唐诗之路上玩起“飞花令”,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外两位同分冠军选手宋予希和江紫萱,都来自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濮家校区。
江紫萱也是一位很有竞争力的选手。在上一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全省总赛区首轮初选中,她就拿到过102的最高分,当时她与同校的姚诗悦成为了小学组初选首轮“双黄蛋”选手。这次姚诗悦也参加了首轮初赛,成绩也很不错,以95分位列前十。
初中组的竞争也丝毫不弱。晋级分数要在64分以上,仅这个分数就有20人。
初中组的参赛选手,可以聚焦到一个动人的关键词——成长。
选手任丽伊,参加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三届比赛,拿下两届小学组的总冠军。这一次是她首次以温岭市第四中学初中生的新身份参赛。在周六的首轮初赛中,任丽伊以92分的成绩夺得冠军。在本届比赛中,能否续写传奇,同样值得期待。
选手潘奕安,曾经代表杭州市文一街小学参加过浙江少年诗词大会,这一次他代表的是杭州市育才大城北学校,加入初中组的比赛。
从小学生成长为初中生,从这些熟悉的选手身上,可以感受到成长的美好。
参与学校更多范围更广
互相带动掀起辐射效应
作为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中小学校全省性竞赛项目,“浙江省中小学生文化寻根活动”认可度很高,而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杭州、绍兴、台州、衢州、嘉兴、宁波等全省400多所学校的支持。
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主题为“诗行古今,文润之江”, 希望通过诗词文化的角逐,让学生们更好地欣赏中国古代诗词之美,培养诗词素养,推动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探索。
今年参赛的学校中,可以看见在活动在全省的蔓延和辐射。
第四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首次设置了分赛区,把地点放在了台州温岭,不仅因为那里有“江湖诗派”“花山诗派”“茶陵诗派”等重要的诗词传承脉络,而且历届比赛中,来自温岭的同学表现非常亮眼。比如两届冠军任丽伊,就来自温岭市锦园小学,她不仅自己来参赛,还邀请同学组团前来。
有了第四届温岭分赛区的基础,本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中也出现了来自温岭的“黑马”——温岭市泽国镇第二小学共有276人参加比赛,第一轮晋级名单中就有16人。而温岭市锦园小学的表现一如既往很亮眼,首轮有29人晋级。
目前,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初赛还在继续,12月7日、12月14日安排了两轮比赛。每天8:30~22:00开放答题系统,答题时间为20分钟。
每轮初赛将在小学组、初中组选出150人,入围复赛。欢迎热爱诗词的青少年通过钱江晚报教育官方微信号“升学宝”加入比赛。
初赛之后,还安排了复赛和决赛。复赛同样在线上进行,时间为12月21日(星期六),晚上19:00~19:30开放题系统。答题时间为25分钟。入围选手中,将选出小学、初中各100人,共200~250人(同分同资格)晋级线下决赛。
大家注意赛事时间
关注“升学宝”微信公众号
点击底部下沉菜单——
“诗词大会”入口
报名参加活动
在本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首轮初赛中,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杭州市风帆中学等学校集体发力,纷纷组团参加,队伍都超过150人。
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有47人晋级,杭州育才中学16人、杭州市建兰中学11人……这些学校,都是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参赛主力军,同学的表现也彰显了学校的实力。
杭州市风帆中学:
33位同学首轮晋级
在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首轮初赛中,杭州市风帆中学表现强劲,153名参赛选手中,有33位同学晋级。
看到这个结果,学校风帆文学社的负责老师陈风华很高兴。
“学校同学们每年都坚持参加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大家对这类诗词活动很感兴趣。”陈老师介绍,风帆中学很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关于诗词的活动,校园内就很丰富。学校每年有风帆阅读文化节,会组织古诗词大赛,先在全校海选,再进行线上或线下比赛,同学参与积极性很高。
在陈老师看来,诗词作为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有着韵味独特、意境优美的特点,诵读这些充满诗意的句子,也能提高同学们的审美品位。“诗歌用词凝练,不仅可以有助于写作,结合诗人和时代背景,通过诗句了解背后不同时代下的处境、经历,也能启迪心灵,丰富情感。”
相比死记硬背,风帆中学在诗词教育上,更推崇同学们兴趣的激发。
杭州市风帆中学三行诗创作展示
“我们学校是浙江诗路文化传承校,通过阅读节、三行诗创作等活动的举办,营造诗词学习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爱上传统文化,感受诗词的魅力。”陈老师说,初中的诗词学习,除了课本上的内容外,学校也会通过一些课前演讲、随笔创作、游学采风等,提高同学们诗词的赏析品鉴能力。
陈老师坦言,浙江少年诗词大会迎来了第五届比赛,每一届都有同学信心满满的参赛,不一定是冲着冠军去的,或许只想看看自己的实力。
“初赛都是在线上进行,时间又只要20分钟,所以不会占据同学们太多时间,大家都想参与一下。”陈老师说,上周首轮初赛后,同学们已经从后台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晋级的同学也已经得到了好消息,“有去年入围过的,今年又继续参加。这些同学平时的表现就很亮眼,不仅擅长诗词,其他方面也不弱,综合能力比较强。”
陈老师观察发现,每一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优秀选手,本身也是学校的“佼佼者”,各方面表现都蛮优秀。
“不少是在年级名列前茅的。有位男生曾进入杭州赛区十强,爱好诗词,学习能力强,现在前三所重高就读。”学校也很支持同学们参与类似的比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结识一群志趣相投的“诗友”,或许比拿得奖项名词更加重要。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
首轮派出180人队伍参赛
在首轮初赛中,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派出了180人的参赛队伍,足以显示学校对古诗词等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
校党委书记朱成兵介绍,上外秀洲外国语学校一直把经典诗词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把古诗词教学作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在九年一贯制的体系下,古诗词文化教育能够一脉相承、循序渐进。
“小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初步感知与兴趣启蒙。随着学生升入初中,古诗词教育在深度和广度上逐步拓展。”校长聂明波说,学校巧借部编教材中的古诗词资源,通过多维度的创新举措,将文学社、学校课程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全力推进诗词文化教育。
学校中小学部分别成立了“春泥”文学社和“湖畔”文学社。以“春泥”文学社为例,名字取自清代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仅寓意着引领同学们吸收中华民族文化土壤的营养,更要让落花化成的“春泥”滋润一代代的孩子。
文学社积极开展各类活动,通过举办主题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邀请专业作家教授写作技巧,提供创作指导;组织读书会,选定经典文学作品共读交流,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实地文学采风,观察自然、深入社会,感受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积累写作素材。
文学社的创办,让校园的书香更浓,增强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让作品更具深度和感染力。近年来,学生作品多次登上省市级报刊,在各类文学比赛中屡获佳绩。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湖畔文学社成立
此外,学校也全面开展诗词文化教育活动。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选择《经典诵读》中的作品,结合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深入讲解经典诗词,带领学生欣赏古诗词,诵读古诗词;每学期一次诗词考级,不仅要求学生背诵,更要理解,分年级分内容有序开展,既提升了文学素养,也促进综合素质发展;每学年一场清明诗会,全员学生参与,更有亲子上台展示,其中包括了诗词朗诵比赛、诗配画展览、飞花令等……多样的诗词才艺轮番上演,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也重视将诗词文化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
聂校长说,听说新一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启动了,小学部、初中部的同学都积极报名,首轮参赛的选手就有180人。凭借在课堂、学校课程与活动中积累的深厚诗词功底,同学们在比赛中也展现出了扎实的诗词素养,最终有8人成功晋级复赛。
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彰显学校的诗词教育风采,这无疑也是学校诗词文化教育成效的生动例证。
在首轮初赛的晋级名单上,有参加过四届比赛的熟人,也有许多来自杭州、绍兴、台州、衢州、嘉兴、宁波等地的新秀。在他们看来,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早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诗词比拼——诗词赋予了少年们无穷力量,带领他们传承浙江文脉,奔赴更远的山海。
那么,今年最早脱颖而出的诗词小达人又有怎样的期待呢?
小学组首轮周冠军
华宥安
沿着诗路走走,自然而然累积
“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来自杭州钱塘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华宥安说,诗词是照亮她的星光,奋斗、进取则是她的人生格言。
三年前第一次参加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华宥安感慨道:“如果不是那次经历,我可能不会如此醉心诗词,进而发现诗词世界的美好。”
第二届拿到第二名;第三届进入四强抢答环节;第四届拿到第二名……每次参赛,对华宥安而言都像一年一度的盛大派对,“今年感觉更放松一些,前几次我其实很紧张,底气可能来自于日常积累,在活动中看到优秀的同龄人后,激励着我在这两年多时间里坚持每天背一首诗词,目前已经熟记了700首左右诗词。”
在去年的全省总决赛现场,华宥安说自己最喜欢的诗词有《破阵子·春景》《清平乐·红笺小字》《寓意》,她喜欢的词人就是这些诗词的作者——宋代词人“大晏”晏殊。“因为他的诗词文字清丽美好、气度雍容华贵,让人感受到那种云淡风轻、从容不迫的性格。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后,作为一个小学生,我特别羡慕他的‘学霸’人生,很强、很顺遂。”
至于诗词积累,华宥安慢慢摸索出背诗秘诀,“不用死记硬背,了解背后的故事,包括历史背景、诗人生平等,或者沿着诗路实地去看看,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这次首轮初选中,有几道题是关于台州的,幸好我参加过2023年‘浙东唐诗之路’浙学少年团寻访天台山的活动,所以对于台州相关的诗词印象很深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年,华宥安去了“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的长江三峡、“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扬州、“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的镇江。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提前收集好当地的诗歌,循着诗人们的足迹,边走、边学。
华宥安的学校就在钱塘江边,每天上下学,她和爸爸妈妈还会背了一些有关钱塘江的诗词。让华爸爸惊喜地是,这些诗词还被女儿灵活应用到了作文里,“有一次,她在作文中描写波光粼粼的水面,写道‘像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中少女’,就是借鉴了李觏的‘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忆钱塘江》)。”
在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小学组初赛第一轮初选中,华宥安拿到了99分的最高分,她期待,在之后的比赛中,能和更多同学一起丰盈诗意心灵。
初中组首轮周冠军
任丽伊
上讲台讲诗词,帮同学备战比赛
任丽伊是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名人,连续三届参加了比赛,并且拿下了第二届、第四届的小学组总冠军,还因此获得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邀请,参加了浙江赛区选拔赛。
所以,当在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小学组初赛第一轮晋级名单中看到她的名字,大家并不觉惊讶。任丽伊说:“作为一位老选手,第四次参赛是对自己的挑战,我想大家对我这个两届冠军是有所期许的,而我也希望自己能不负所望。”
坚持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任丽伊透露,自己还很小时,父母下班回家后,就会把手机收起来,陪着她一起看书。在她看来,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了她。“选择了一件事,就要坚持到底,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做的。”
坚持的力量,也来自于她喜爱的诗人苏轼。任丽伊表示,初中的学习很忙,但是就像苏轼所写“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她从中汲取了坚持不懈的力量。
通过参加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很多热爱诗词的学生、家长认识了这位台州姑娘,也让任丽伊跟诗词之间的羁绊更加深。“我收获了很多诗友,有白发苍苍坚持原创诗词的老者,也有初读唐诗三百首的孩童;有平时并肩学习的伙伴,也有来自不同城市、在赛场上会相视一笑的对手。升入初中,语文老师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在班级讲诗词,拓展同学们课外的诗词量。同时也有很多低年级的小同学向我取经,帮他们备战比赛。诗词大会也督促着我继续深挖,提高自己的诗词储备量。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这就是我们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对于本届大赛,任丽伊有了新目标,“今年,我上初中了,目前在温岭市第四中学读书。作为一个初中组的选手参加比赛,切磋的对手大半都是学长,题目也变得更有挑战性了,如果立个flag的话,我希望我能走到抢答赛。”
潮新闻记者 朱丽珍 陈素萍
编辑:戴欣怡
监制: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