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叶汇

​你知道什么是对“新时代女性”的误解吗?

点击: 来源:逸叶汇
摘要:你知道什么是对“新时代女性”的误解吗? 新时代女性 指的是现今女性摆脱传统父权社会的女权主义;提倡两性平权。美国女权运动的衍生物。通常新时代女性走入婚姻后,仍保有自

你知道什么是对“新时代女性”的误解吗?

新时代女性

指的是现今女性摆脱传统父权社会的女权主义;提倡两性平权。美国女权运动的衍生物。通常新时代女性走入婚姻后,仍保有自己的工作。强调独立性,自信,不受婚姻家庭约束,并受到良好的教育。

经济自主,爱情自由

经济自主,爱情自由。更加成熟的性格。感情观方面,勇于追求幸福,不在乎传统束缚,爱自己,善待自己。

代表人物

碧昂丝陶晶莹陈怡利(作家)

陶晶莹

争议

虽然新时代女性强调两性平权,但是当面临特殊情况,如:兵役、搬重物等,却又选择性诉诸男女有别。

女性主义历史

可以远远追溯到很久以前,但是真正引发女性主义运动的论述则大约在18世纪的后期才出现。最早期的女性主义者致力于所谓的“女人问题”,他们批判女人受到限制的角色,但他们不一定认为女人是弱势的,或者男人该因此受到谴责。

“女人问题”

近期动态

与男人相比,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女人依旧面临很多问题:在政治上掌握较少的权力,而且常受到社会上密集的压力、要求他们符合传统的性别角色。女性主义者还在为这些问题而努力。

女性主义者也往立法努力

目前评价最高的努力方向在于生育权,和鼓励女人参与政治、不论是作为候选人还是选民。在某些方面,女性主义者也往立法努力,例如,保障平等地位的离婚法,保护女人不受强奸与性骚扰的法案。

女性主义面临的挑战

女性主义运动面临着非常不同的挑战

在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女性主义运动面临着非常不同的挑战。例如,在摩洛哥和伊朗,女性主义者的目标是规范个人身份的伊斯兰法律。根据伊斯兰法律,妇女再婚便可能失去小孩的监护权,离婚只能由男性提出,在一些国家一夫多妻依旧是合法的。

虽然并不直接挑战伊斯兰法律,这些在不同伊斯兰国家的男男女女企图对宗教文书提供些现代而且女性主义的新解读。埃及的女性主义妇科医学家 Nawal al-Sa'dawi 提出的主要批判是依旧盛行的女性性器割除风俗。其他非洲国家的女性主义团体也反对这项风俗。

女性主义者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来自内部

20世纪后期,女性主义者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来自内部,对于印象中狂热的女性主义者的强烈反感。这个反动可能是因为一些激进女性主义者与他们所引导的运动太过显目(激进、偏激),并且被以偏概全地认为那就是女性主义运动的全部。

许多人因此而对认同自己是个女性主义者这件事情,变得非常却步。在西方世界之外,女性主义常常被跟西方殖民主义和西方文化影响连结在一起,也因此经常被视为不正当的。女性主义团体因此也常常喜欢自称为“妇女团体”而避免把自己称为女性主义者。

历史上有名的女性主义者

艾碧该·亚当斯(Abigail Adams)苏珊·安东尼艾丽斯·保尔秋瑾

秋瑾

格洛莉娅·安扎尔朵(Gloria E. Anzaldúa)西蒙·波娃李元贞何春蕤何殷震黄长玲

女性婚后继续就业率的增加

女权主义运动带来了美国和欧洲女性就业率的大幅度上升。1950年代美国婚后女性就业率仅为11%,甚至少于1920年代。经历了在1960年代、1970年代伴随着带有浓烈的左翼色彩的民权运动而出现的的女权运动高潮后,1978年美国已婚女性就业率上升到50%。

1997年达到61%,在21世纪初头几年的经济繁荣期时,认同“返回家庭相夫教子”得“选择女权主义”回潮,已婚女性就业率曾经回落到54%,在2008年底金融海啸爆发后,因为生活压力增大所迫,美国已婚女性就业率重新上扬,在2010年上升到69%左右,与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婚后女性就业率下降到77%的中国大陆已相差不远。

女性运动

提高女性觉悟运动

1903年4月8日,留日中国女学生胡彬夏等“愤女学之衰败,慨女权之摧折”,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共爱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妇女革命团体。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吸引了将近20名女性加入,包括唐群英、秋瑾、张汉英、何香凝、吴木兰、吴弱男等人。

女性运动精英创办的女子报刊共有40余种,如陈撷芬于1899年在上海创办了《女报》,这是中国最早的妇女刊物。继之又有丁初我、陈志群于1904年创办的《女子世界》,这个杂志延续了3年,是宣传革命思想最持久、最有力量和最有影响的妇女刊物;还有秋瑾于1907年创办的《中国女报》,留日学生燕斌于1907年创办的《中国新女界杂志》,何震于1907年创办的《天义报》,以及随后在东京创刊的《二十世纪之中国女子》、《神州女报》、《女论》,陈以益、谢震在上海主编的《女报》,上海城东女学社创刊的《女学生》,唐群英在东京创办的《留日女学会杂志》,在上海创办的《妇女时报》等等。

女性运动精英

1915年,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对新女性的塑造,一方面从批判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制入手,另一方面,援引欧美女权运动的思想资源,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女性自由独立的社会生活。

抨击“夫为妻纲”、“三从四德”、“从一而终

作为启蒙运动重要阵地的《新青年》,从1916年第2卷第6号起开辟了“女子问题”专栏,陈独秀、胡适、鲁迅、吴虞等人纷纷撰文,抨击“夫为妻纲”、“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等封建旧道德造成了女性的依附地位。吴虞的《女权平议》一文,从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提倡女权,到以美国女性具体享有的教育平等权、法律、行政权等为例,向国人展示了欧美女权的发达,说明中国应该进行“女权革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