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短片《童年随之而去》,再现了童年木心的形象,意境深远
电影短片《童年随之而去》,再现了童年木心的形象,意境深远
电影《童年随之而去》是根据木心同名散文改编的一部短片,时间不到20分钟。虽然片子很短,但凭借其精致的情节、意境、人物表演,以及深刻的主题,赢得了观众好评如潮。
影片是由80后导演卢漉执导的。主角的原型是童年木心,他的本名叫“孙璞”,所以电影的主人公取名为“阿璞”。其他人物还有阿璞的母亲、小沙弥明海、老法师、陈妈等七八个人

阿璞意外获得一只稀有的青瓷碗
故事发生在1936年的清明时节,10岁的男孩阿璞随母亲上山祭祖,意外获得一只稀有的青瓷碗,并因此与小沙弥明海结下发谊,一同追寻碗的来历,最终却意外失去了碗的故事。
影片将木心原文中刻画的人物内心活动转化为外部事件,使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小主角阿璞的成长与变化。
通过几个日常却充满仪式感的场景:吃斋、接梳头、道别等,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古老传统和祭祀乡俗,还传达了对天地的敬畏和人伦秩序的思考。

阿璞在水中玩着青瓷碗,不慎顺水飘走了
影片的核心主题是“成长与失去”。阿璞在经历了得到与失去青瓷碗的过程后,逐渐明白了人生中总会有许多珍贵的物和人会离自己而去,这种失去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影片结尾处,母亲的那句”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更是点明了影片的主旨,让观众在感慨童年的美好与逝去的同时,也思考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影片的改编忠实于木心的原著,导演卢漉作为木心的忠实读者,成功地将文字编织的氛围转化为精致鲜明的电影画面,并在原文基础上补充了人物和故事线,使影片更加丰满生动。

阿璞失去青瓷碗后,母亲在开导他
饰演阿噗的小童星芦展翔,在片中展现了孩童和少年的不同气质,成功地塑造了阿璞这一角色。他的表演自然、真实,让观众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变化与成长。
《童年随之而去》以精致的画面、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和认可。它不仅是木心作品首次被改编成电影的成功尝试,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共鸣和思考,值得我们一看再看的短片佳作。
#每日一部影视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