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叶汇

​帖木儿在墓前留一诅咒 警告盗墓者 有国家不信邪 被咒杀2700万

点击: 来源:逸叶汇
摘要:帖木儿在墓前留一诅咒 警告盗墓者 有国家不信邪 被咒杀2700万 帖木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征服者,他征战一生,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强国。 在征服战

帖木儿在墓前留一诅咒 警告盗墓者 有国家不信邪 被咒杀2700万

帖木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征服者,他征战一生,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强国。


在征服战争中,帖木儿杀死了数千万无辜百姓,是不折不扣的大屠夫,对世界连一丝一毫的贡献也没有。


由于犯下了滔天罪行,帖木儿害怕被仇家开棺戮尸,所以他在自己的棺材上留一致命的诅咒——"任何打开石棺的人会被战争邪魔所击败"!

帖木儿的诅咒

帖木儿静静躺在自己位于撒马尔罕的墓中长达四百年。


或许是真的害怕诅咒,很少有人敢于打开这位昔日征服者的棺材。


有一个阿富汗军阀不信邪。


1740年,他打开了石棺,想看看帖木儿到底长啥样。


结果怪事出现了,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的孩子,都为一种怪病所缠身,整日高烧不退。


于是,这名军阀请教了一名宗教学家。


宗教学家说:"这恐怕是帖木儿的诅咒,赶紧把他的棺材恢复原位,或许你的病就会好。


"于是,阿富汗军阀照做了,他和孩子的病也很快好了。



事实证明,帖木儿的诅咒真的存在,于是在往后的两百年间,没有一个人敢于打开帖木儿棺材。


然而,崇尚唯物主义的苏联人不信这个邪,一定要打开帖木儿的棺材,用于考古研究。



1941 年3月21日,斯大林收到一封来自圣彼得堡科学院的文件,信中请求斯大林批准科学队前往撒马尔罕挖掘帖木儿墓,这立刻引起了斯大林的高度兴趣并派遣了科学队前往撒马尔罕(根据俄国著名史学家Boris Ipzarov的说法:斯大林原名为朱加什维利,"斯大林"和"帖木儿"分别是俄语和蒙古语"钢铁"之意,斯大林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钢铁",是为了能像 帖木儿一样骁勇)。



考古队员小心地移开帖木儿的棺盖,终于看到了帖木儿的真容。


帖木儿的骨骼相当大,身高很达190cm。


历史上,帖木儿是名武艺高强的勇士,从身高也可以得到证明。



在考古过程中,考古队员突然发现许多怪事。


科学仪器突然出现莫名其妙的故障,考古队员感到莫名的头痛。


同时在中亚,四处流传着帖木儿的诅咒将现身人间的传言,搞得人心惶惶。


联系到欧洲的战事,让苏联人变得更加紧张。



三个月后,帖木儿的诅咒真的显灵了!德国550万大军越过边境,悍然对苏联发动大规模侵略,苏军猝不及防,一溃千里,死伤数百万人,损失的军械设备更是不计其数。



发掘帖木儿墓的考古学家终于意识到了严重性,赶紧给朱可夫写了一封信,详细描述了帖木儿诅咒的经过。


随后,朱可夫立即将此事上报给斯大林,斯大林立即拍板,赶紧给帖木儿以补偿,平息这位战神的愤怒。



当时,德军已经攻打到莫斯科。


斯大林派出一架飞机,带着帖木儿的遗骸在莫斯科上空飞了三圈。


按照俄罗斯人习俗,在重大战争前,都会抬着战神的神像,绕着莫斯科走三圈,以示吉利。


随后,飞机飞往撒马尔罕,将帖木儿的遗骸重新放入石棺,然后以国家元首之礼风光大葬。



帖木儿墓

帖木儿下葬不久,苏军在莫斯科战役中获得了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然而,苏联人厚葬似乎没有完全平息帖木儿的怒火,在残酷的苏德战争中,苏联人死亡数量达到2700万人。



如今,帖木儿仍然躺在自己的棺材里,再也没人敢对他不敬,因为他的墓碑上刻着"吾复生之时,世界将胆战心惊"。




相关文章

    ​世界上最长航线的演变

    ​世界上最长航线的演变

    ​1987年的和田丧尸事件真相

    ​1987年的和田丧尸事件真相

    ​中国楼兰小河女尸 中国楼兰小河女尸

    ​中国楼兰小河女尸 中国楼兰小河女尸

    ​关于人口普查不登记有什么影响的信息

    ​关于人口普查不登记有什么影响的信息

    ​地心人真的存在难道南极洲真的是地心人的基地

    ​地心人真的存在难道南极洲真的是地心人的基地

    ​吾从而师之 吾从而师之的从而的古义和今义

    ​吾从而师之 吾从而师之的从而的古义和今义

    ​亚洲象、非洲象、非洲森林象分别

    ​亚洲象、非洲象、非洲森林象分别

    ​玛雅五大预言玛雅文明为什么那么多

    ​玛雅五大预言玛雅文明为什么那么多

    ​探秘神秘世界揭开海底人的真正面貌

    ​世界十大最豪华餐厅

    ​世界十大最豪华餐厅

    ​世界上破坏力最强的十场地震

    ​马可波罗从未到中国考古学家推翻认知

    ​马可波罗从未到中国考古学家推翻认知

    ​探寻历史文化 六朝古都究竟是哪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