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说一个皇帝-隋炀帝杨广
每天说一个皇帝-隋炀帝杨广
杨广,隋朝第二个皇帝,也是隋朝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在后世来看,杨广一直是个非常有争议的帝王。
年轻的杨广,为了隋朝一统天下屡立战功,平南陈,定江南,抚镇扬州。可以说隋朝天下,有一半是杨广打下来的(这个和后面即将登场的那位千古一帝竞选人差不多)。

但之后,为了那张宝座,他用尽阴谋最终导致太子被废,自己成功上位。上位没几年,父亲就离奇去世,传闻中也是他为了登上帝位,不惜弑父杀兄。更在登上帝位后,将自己的弟弟们都软禁或者处死。
登上帝位的杨广,仗着有自己父亲杨坚留下的丰厚家底,开始了比始皇帝嬴政,汉武帝刘彻更加夸张的折腾。
营造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建造龙舟,四处建造别苑离宫。其中最有名的西苑方圆达二百余里,周长十余里。之后他巡幸江都,船队更是长达两百余里。

除了这些堪比始皇帝的工程营造外,杨广对外还不断用兵,从公元605年开始,征林邑,征吐谷浑,征契丹,征流求几乎都没得到什么战果。还有就是最劳民伤财的三征高句丽。
公元611年,下诏讨伐高句丽,动用兵员113万,民夫200多万。结果却在辽东城下惨败。
公元613年,又一次发兵围攻辽东城,却因为国内爆发了“杨玄感叛乱”,围攻东都洛阳,杨广不得不班师回朝救援。
公元614年,杨广第三次发兵攻打高句丽,随着他这次的出兵,国内反隋的起义不断涌现,最终导致他不得不再一次收兵。

多次徒劳无功的对外战争,极大的影响了国内的民生和经济,这也是隋末农民起义频发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当时有王薄做“无向辽东浪死歌”,充分表达了民众对这样毫无意义对外战争的极度厌恶和最终走向反抗的心情。
最终,在席卷全国的起义中,公元618年,杨广在江都扬州被宇文述及子宇文化及发动的叛军缢杀,时年50岁。
在位15年的杨广,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十足十的一个昏君,就这有什么好争议的呢?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他营造的东都洛阳,江都扬州,修建的大运河,极大的勾连的南北的经济和漕运,使得中国的经济逐渐形成了南北双核的局面,唐代皮日休也曾作诗称: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由此可见,杨广也并非如此一无是处,至于对外征战,其实不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后世的唐太宗,都做的不比他少,只是别人打仗都是有结果的,而他,都没打出什么名堂,白白消耗了国力而已。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