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两年南澳渔民又捕获金钱鳘鱼,你们火眼金睛来辨识
相隔两年南澳渔民又捕获金钱鳘鱼,你们火眼金睛来辨识
2014年12月,南澳一艘渔船在澎屿周边海域捕捞海鳗鱼作业时,也曾捕获过一条重达近8公斤的金钱鳘鱼。
实物图:
2月29日,又有南澳渔民捕获疑似金钱鳘的鱼,重量达三十多公斤。
实物图:
小编不懂货,你们火眼金睛来辨识一下今日这鱼是真是假?
金钱鳘鱼(学名:黄唇鱼 Bahabataipingensis),闽粤人称金钱鳘、金钱鮸,又名金钱猛鱼,温州人称黄甘。因黄唇鱼头部有圆鳞排列成金钱状,鱼体银元般栉鳞,鱼鳞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故称金钱鳘。
金钱鳘体长1~1.5米,最长达2米;重15~30公斤,最重可达100公斤。鱼肉鲜美,营养丰富,各个部位价值不同,最具价值的是鱼胶和鱼头。金钱鳘鱼胶甚为珍贵,是上等大补品,有“贵如黄金”之说,具有滋补身体、活血壮阳的特殊功效,止血效果甚佳,尤其对孕妇产后血崩,有药到病除之效。
金钱鳘属我国国家重点水生野生动物,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了金钱鳘的回游、繁殖、索饵、生长。如今金钱鳘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地步。 黄唇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不得捕捞、贩卖黄唇鱼(金钱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