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低头族专用通道”,只是迎合幼稚者的玩具
封面评论|“低头族专用通道”,只是迎合幼稚者的玩具
西安雁塔路某商场门前,一条印着“低头族专用通道”几个字的路,近日引来网友热议。“低头族”是近几年才兴起的词语,意指长时间埋头玩手机的人,以年轻人居多。在街头划出一条专门的通道,支持者认为,这像是一种城市文化景观,变相提醒大家,放下手机,注意安全。而反对者则认为,此举完全没有必要。记者实地采访发现,这条通道一侧,是商场的台阶,另一侧是露天停车场,几位保洁人员正在用水冲刷路面。(三秦都市报)
“低头族专用通道”,与其说是公共道路设施,不如说是行为艺术装置。尽管其出自一家商场手笔,自一开始就充满着造势营销的算计,可客观而言,它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催人深思的独特意象。在此新闻之后,所谓“支持还是反对”的网络投票照例又是热闹非凡,可是这种单薄的意愿表达,几乎毫无意义。因为无论如何,这种带有先锋实验性质的另类做法,注定都只能是象征性而非功能性的。这意味着,它的存废,实则与多数人的好恶无关。
噱头十足的“低头族专用通道”,深究下来其实也无甚特别。严格说来,它不过是一条铺有塑胶、完全平坦、毫无障碍的百米步行道而已。那么,所谓的“专用”到底从何说起?是不是只有低头玩手机的人才可以走这条路,而一般人则无权使用?之于此,语焉不详的最初报道都没交待清楚。这种种疑问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让“低头族专用通道”的成色打折不少。相较于网路舆论表现出的敏感亢奋,现实中的这条小道,或许远没有想象中那般特别和另类。
并没有证据表明,“低头族专用通道”有着排他性的使用规则。有鉴于此,更准确的表述,显然是“低头族友好型通道”,也即这条通道更适合、更方便于低头族通行。置之于这样一种表达框架下,再来理解这条专用通道,势必会有不同的见解:合理改造道路设施,排除显而易见的风险,以此来维护低头族的行路安全,说到底这终究是一件好事。过往案例表明,低头族遭祸固然有咎由自取的成分,但很多时候路况太差“坑太多”也是不争的事实。
梳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会发现最核心的争议其实在于一点,那就是到底应该由路去适应人,还是人去适应路?特别是对于“走路玩手机”这一恶习来说,究竟该不该以道路的针对性改造去加以迎合?这些问题,就商场的一条百米“专用道”而言,当然都不是问题。但是,置之于更广阔的视野之下,这却近乎是一种终极追问。行路安全,既需要可靠的公共设施也需要良好的个人习惯,可是在很多时候,许多人显然已经丢失了管理自我的能力。对此,我们该妥协吗?
作为小范围的实验装置和实质上的布景道具,“低头族专用通道”自然无关紧要。可是,这类事物的出现,以及许许多多人的认同与热捧,终究还是传递出相当大的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已经失去了充分掌握和矫正自我行为的自信,已经失去了以个体对规则的遵从来维护公共秩序的自觉。总是谋求“专用”,总是要让让世界来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世界,这种想法何其危险,又何其幼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