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善,中国近代的第一任外交官
琦善,中国近代的第一任外交官
第一次鸦片战争可分为三个时期:
⒈林则徐主政时期。起自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1839年3月10日),即林到达广州之日。
⒉琦善主政时期。起自道光二十年七月十四日(1840年8月11日),即琦善与英国人在大沽开始交涉之日。
⒊道光亲自主政时期。起自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六日(1841年2月26日)琦善被革职拿问,终于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在第一和第三两个时期,是基本无外交可言的。
因为林则徐认为禁烟是内政,无需与外人交涉,“喻示”即可。义律也未得政府训令,又无充分的武力后援,所以他的交涉也不过是图临时的相安。
第三个时期,是双方一意决战,更无意于外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所以,只有琦善主政的这半年时间,才有以外交为主的交涉。
在此期间,英政府的训令是先交涉,后开战,以速和复商为主要目的。琦善的目的与之相同,且能以平等的外交姿态与之打交道。
电影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但琦善受历史的非议颇深,直至故宫博物院出版《筹办夷务始末》一书,学者才对他有正确的认识。
知道他与义律签订的《穿鼻条约》比《南京条约》更有利于我。知道他签约之后,连英国政府都认为是义律上了琦善的当。
而且琦善才是当时对中英形势认识最清醒的人。
所以,蒋廷黻先生说: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的英雄,琦善是鸦片战争的政治家。做英雄不易,做政治家尤难。
——读蒋廷黻先生《中国近代史》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