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靡一时的稻田养鱼,如今为何遭人嫌弃,看完你还敢养吗?
曾经风靡一时的稻田养鱼,如今为何遭人嫌弃,看完你还敢养吗?
说到稻田养鱼在过去可是一个非常火爆的项目,有人甚至年赚几百万,可是如今这种稻田养鱼却很少见了,这是为什么呢?
在农村生活的人应该都见过,每年春天插完秧的时候,家人都会把一些鲤鱼和草鱼鱼苗放入到稻田里面去,这些鱼苗会随着水稻的生长而成长,是一种鱼和水稻互利共生的模式。
在投入鱼苗后稻田基本不用打除草剂,因为当田里的杂草生长出来的时候里面的鱼儿会把它吃掉,尤其是刚生长的小嫩芽杂草,那可是鱼儿的最爱。
并且鱼儿的游动性强,在游动的时候可以给水稻疏松土壤,有利于水稻透气和生长,使得水稻产量增加,而且稻田中的鱼儿还会食用害虫,给水稻起到防虫的效果,加上稻田不断灌水,让水稻水质得到更新,水中有机质含量低溶氧量稳定,这样稻田里的细菌就不会过渡滋生,对比池塘细菌含量足足减少了2.6倍。
草鱼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得病的几率变得也非常低,这样鱼的肉质也越来越好,口感也十分鲜美,同时鱼的粪便也是水稻的天然有机肥料,这样一来不仅水稻产量增加田里的鱼儿也会越来越肥美,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稻田里养大的鱼也叫稻花鱼,有关稻田养鱼最早记载出现在公元前400年前范蠡的《养鱼记》中,这种鱼因为水稻开花时会食用稻花,因此带有稻花的味道,这种鱼在市场上可不便宜一斤高达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都有。
而普通的池塘养殖的草鱼一斤也才12元左右,对比之下价格直接翻了好几倍,并且和鱼共生模式下的水稻,真正属于无公害粮食,这种大米在市场上售卖价格也会比普通大米要高那么一点。
在2016年福建省光泽县的周先生返乡创业,选择发展稻田养鱼,在经过几年的研究摸索终于在2019年的时候,周先生靠着养鱼和水稻互利共生模式使一亩水稻产量超过了1000斤,同时也收获一百多斤的稻花鱼,而且周先生养的稻花鱼煮出来的鱼汤味美肉鲜,得到了很多顾客的喜爱,其大米更是从几块一斤被抢到了十几块一斤,年收入达到了600万元。
看到了周先生的成功很多人也开始投入到稻田养鱼中,掀起了一股稻田养鱼热潮,前几年也确实很多人从中获利那为何过去红极一时的稻田养鱼如今为何不见了呢?又有什么弊端呢?
首先稻田养鱼有很大的局限性,稻田养鱼需要的水会更多,必须保持水流不断,否则会导致鱼苗死亡,但是很多地区自来水会出现季节性断流,这时候需要人工抽水补给,而稻田养鱼侧重点是水稻,兼顾养鱼如果为了少部分的鱼,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工成本和劳动成本,这无疑会对投资者造成亏损。
其次,虽然说稻田养鱼是互利共生关系,鱼可以吃掉水稻害虫,但是实际害虫问题依旧存在如果喷洒农药那可能会导致稻田里面的鱼死亡,如果不喷农药,那水稻可能会遭受病虫等影响,协调起来非常难
再次,市场销路问题稻田养鱼基本都是农村在听到别人赚钱后跟风养殖,这就导致自己没有销路,而一些农村可能交通不方便,收购商进不来,这也致使卖不出去。
第四点就是自然灾害问题,稻田养鱼多在南方地区,一些比较特殊的天气情况会出现暴风雨而稻田的田坝不像池塘那样高,在暴雨中容易储满水这时候会导致里面的鱼儿逃跑种种原因都会对养殖户造成亏损。
总的来说稻田养鱼对技术含量要求还是很高的,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不会随随便便就成功这也导致很多人放弃了这个项目。
不知道小伙伴的家乡是哪里的是否有过这也经历呢?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