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洪灾,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山东寿光洪灾,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寿光因上游晚泄洪被淹?
各方都有“说法”
以此次降雨为例,下游水流量的顶峰峰值是每秒1000立方米,如果失去水库的保障,将达到每秒4000立方米,还不含下游沿线支流汇入的洪水。这是不可想象的灾难。
在干涸的河道上造田、造房,甚至成了当地一景。根据官方公布的执法记录和通报,侵占河道的建筑既包括居民院落、建筑垃圾等,还包括经营类场所如果园、鱼池、养殖场、洗沙场等。“河道不是私有财产。”刘畅表示,“洪水一定要有出路,就是说一定要有疏通的道路,排洪通畅才是减少洪灾、涝灾的前提条件。”
实际上,六年前,台风“达维”过境,潍坊市临朐县境内的冶源水库吃紧泄洪,让下游口子村遭遇了30年一遇的大洪水。时任寿光市上口镇水利站站长在2012年山东电视台《真相力量》报道中分析原因:一是养殖场选择的位置不当,不该建在行洪区;二是不应该建大棚。他说,在行洪区搞大棚、搞养殖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如果不发大水他就赚了,发大水他就栽了。”
寿光市处于自南向北缓慢降低的平原区,海拔不高,最高点为49.5米,最低点为1米。历史上,寿光发生洪涝灾害的情况也并不多见,官方报道最近一次是1974年。根据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禁止在行洪河道内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和高秆作物”。
有批评者指出,老百姓在行洪区搞建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政府怎么能熟视无睹?保障行洪安全是当地政府的首要任务,这个责任不能推卸。
洪峰过后灾难未了
如何避免下一次“洪峰之痛”?
当夹杂着人为因素的灾难已经发生时,追责是必须的,但当务之急是对受灾群众的救助。
“洪水留下的满目疮痍,仍显示着它的威力。村里民房墙壁上近2米高的水线清晰可见。砖头也泡酥了,伸手轻轻一刮就是一层砖灰。”这是24日,有媒体记者对受灾现场的描述,短短几句话可见洪水的危害之重。
农田、蔬菜大棚被淹,让寿光市这个“中国蔬菜之乡”和产粮县损失不小,比如大棚受灾导致蔬菜上市量减少,影响到蔬菜价格;强降雨导致的部分道路无法通行,也使得蔬菜外销和输入收到影响。
24日中午,潍坊市政府新闻办的官方微博显示,目前,部分村庄和蔬菜大棚仍有大量积水,相关部门将组织好全省支援的排水设施,争取以最短的时间排空积水强化风险排查。大力做好受灾地区尤其是群众安置点、受灾养殖区、死亡畜禽集中处置区域的消毒防疫,坚决防止发生疫情。
灾难考验着人性。“整个过程中,约有5万余人直接参与一线救灾。”潍坊市新闻办官微透露的这句话透露出在大灾大难面前社会的温度。不过,对灾难的亲历者来讲,对洪水的苦痛记忆短时间并不能消除,而就整个社会而言,如何避免下一次“洪峰之痛”,更是亟需面对的课题。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喜欢文章,请点赞